導語:高溫天氣一般是指幾度?高溫天氣通常是多少度?人到底能耐受多高的溫度呢?有不知道的小伙伴趕快跟著小編來學習一下吧,希望大家閱讀愉快。
高溫天氣一般是指幾度
一般是指35度以上,在氣象上一般以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者超過35℃作為高溫的標準,“高溫熱浪”又叫高溫酷暑,是一個氣象學術語,通常是指持續多天的35℃以上的高溫天氣,由于高溫持續時間較長,引起人、動物以及植物不能適應并且產生不利影響的一種氣象災害。高溫熱浪的標準主要依據高溫對人體產生影響或危害的程度而制定。
高溫天氣危害
高溫熱浪使人體不能適應環境,超過人體的耐受極限,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或加重,甚至死亡,動物也是一樣;同時高溫熱浪也可以影響植物生長發育,使農作物減產。高溫熱浪過程還會加劇干旱的發生發展;還使用水量、用電量急劇上升,從而給人們生活、生產帶來很大影響。另外,高溫熱浪往往使人心情煩躁,甚至會出現神志錯亂的現象,容易造成公共秩序混亂、事故傷亡以及中毒、火災等事件的增加,這些是高溫熱浪的間接影響。
人體在環境中所受氣象條件的影響,是許多氣象要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例如,人對外界環境冷熱的舒適感,不能僅僅用氣溫來評價,也就是說人體感覺的適宜溫度不僅僅是氣溫的作用。為了全面表述氣象、環境對人體的影響,必須運用人體熱量平衡模型,在人體熱量平衡模型中全面考慮了所有相關的氣象要素、行為參數(活動和服裝)和人體參數,這就孕育出人體舒適度。人體舒適度是通過氣象要素氣溫、相對濕度、風速等影響,計算出來的。
人到底能耐受多高的溫度呢?
人在靜止狀態體溫調節極限溫度為31℃(相對濕度85%)、38℃(相對濕度50%)和40℃(相對濕度30%),也就是說超出極限溫度,人體機能受損,將出現病癥—中暑或一些并發癥。但是不同人群耐高溫的極限是不同的。上面給出的是一般人群的極限溫度,而對于兒童、年老體弱者、慢性病患者來說,由于他們的體溫調節功能不健全,或功能減退,或功能障礙等,都將使其耐熱極限下降。所以在高溫天氣里,這些人群應特別注意防暑降溫。
高溫天氣對人體健康的主要影響是產生中暑以及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導致死亡。人體在過高環境溫度作用下,體溫調節機制暫時發生障礙,而發生體內熱蓄積,導致中暑。中暑按發病癥狀與程度,可分為:熱虛脫,是中暑最輕度表現,也最常見;熱輻射,是長期在高溫環境中工作,導致下肢血管擴張,血液淤積,而發生昏倒;日射病是由于長時間暴曬,導致排汗功能障礙所致。
對于患有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在高溫潮濕無風低氣壓的環境里,人體排汗受到抑制,體內蓄熱量不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心血管處于緊張狀態,悶熱還可導致人體血管擴張,血液黏稠度增加,易發生腦出血、腦梗死、心肌梗等癥狀,嚴重的可能導致死亡。據對北京地區心腦血管疾病的調查發現,高溫悶熱天氣是導致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天氣。
在夏季悶熱的天氣里,還易出現熱傷風(夏季感冒)、腹瀉和皮膚過敏等疾病。原因是由于高溫環境下,人體代謝旺盛,能量消耗較大,而悶熱又常使人睡眠不足,食欲不振,造成人體免疫力下降,此時再不加節制地使用空調或電扇來解暑,人體長時間處于過低溫度環境里,機體適應能力減退,抵抗力下降,病菌、病毒就會乘虛而入,急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另外,高溫高濕環境,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大量滋生,食物極易腐敗變質,食用后會引起消化不良、急性胃腸炎、痢疾、腹瀉等疾病的發生;再有人們從室外高溫環境中回到家中,習慣馬上打開空調或用電扇直吹,吃些冰鎮食品,這一冷一熱,立馬見效,馬上就開始腹瀉;悶熱天氣,人體排汗不暢,還容易導致皮膚過敏癥,特別是10歲以下的兒童,主要為丘疹樣蕁麻疹、濕疹、接觸性皮炎等,因是兒童對高溫高濕天氣的適應能力差,以及蚊蟲叮咬、花粉、粉塵過敏等引起的。另外,消化不良、食積、寄生蟲也可以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