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十月,雖然天氣已經(jīng)入秋,但是在一些城市的氣溫依舊是十分高,甚至可以說是像火爐一樣讓人有些難以忍受,那么本期城市文化就帶大家了解一下,新中國七大火爐分別是哪七個城市。
新中國七大火爐分別是哪七個城市
火爐城市是中國對夏季天氣酷熱的城市的夸張稱呼。最早出現(xiàn)“火爐”城市這一說法是在民國時期。那時有“三大火爐”之說,即重慶、武漢和南京,都是長江沿線的著名大城市,分別居于長江的上、中、下游,因夏季氣溫炎熱,被夸張地稱為“火爐”。新中國成立后,又有了“四大火爐”之說,指的是武漢、南京、重慶、南昌。近些年推出“七大火爐”的說法,指南昌、重慶、福州、天津、長沙、杭州、上海七大夏季氣候炎熱的大城市被傳稱為“七大火爐。
火爐的評判方式
直觀感受
“火爐”城市的說法源于民間,原先并沒有氣象統(tǒng)計(jì)學(xué)上的依據(jù)。“火爐”這個說法反映的是公眾的直觀感受,但一直以來沒有明確的定義和標(biāo)準(zhǔn)。例如,北方城市高溫天數(shù)較多,但相對濕度不大,人體舒適度要好很多;有的城市極端最高氣溫很高,但是持續(xù)時間不長,炎熱程度總體不一定就是最高的;有的城市夏季相對濕度很高,但最高氣溫不是很高,雖然人體感覺悶熱,但炎熱強(qiáng)度不強(qiáng)。當(dāng)然,人體對炎熱的感受與人員的身體條件和對環(huán)境的適應(yīng)能力也有關(guān)系。
評定標(biāo)準(zhǔn)
對“炎熱城市”的分析研究,考慮的因素包括炎熱指數(shù)(一種主要考慮氣溫和相對濕度對人體舒適狀況綜合影響的指數(shù))、高溫日數(shù)、連續(xù)高溫日數(shù)、夏季平均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等。科學(xué)上用出現(xiàn)35℃以上高溫日的多少,以及極限高溫?cái)?shù)值和相對濕度綜合來衡量一個城市的炎熱程度,一年中最高氣溫超過35℃的日子達(dá)20天以上,而且出現(xiàn)過40℃以上的高溫天氣,大家把這樣的城市稱為“火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