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節氣的特點和風俗
特點:
華南地區:“小滿大滿江河滿”
反映了這一地區降雨多、雨量大的氣候特征,一般來說,如果此時北方冷空氣可以深入到我國較南的地區,南方暖濕氣流也強盛的話,那么就很容易在華南一帶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因此,小滿節氣的后期往往是這些地區防汛的緊張階段。
長江中下游:“小滿不下,黃梅偏少”、“小滿無雨,芒種無水”
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來說,如果這個階段雨水偏少,可能是太平洋上的副熱帶高壓勢力較弱,位置偏南,意味著到了黃梅時節,降水可能就會偏少。因此有民諺說:“小滿不下,黃梅偏少;小滿無雨,芒種無水”。
黃河中下游:“小滿不滿,麥有一險”
小滿節氣時,黃河中下游等地區還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小滿不滿,麥有一險”。這“一險”就是指小麥在此時剛剛進入乳熟階段,非常容易遭受干熱風的侵害,從而導致小麥灌漿不足、粒籽干癟而減產。防御干熱風的方法很多,比如營造防護林帶、噴灑化學藥物等都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江南地區:“小滿動三車,忙得不知他”
這里的三車指的是水車、油車和絲車。此時,農田里的莊稼需要充裕的水分,農民們便忙著踏水車翻水;收割下來的油菜籽也等待著農人們去舂打,做成清香四溢的菜籽油;田里的農活自然不能耽誤。
可家里的蠶寶寶也要細心照料,小滿前后,蠶要開始結繭了,養蠶人家忙著搖動絲車繅絲。《清嘉錄》中記載:“小滿乍來,蠶婦煮繭,治車繅絲,晝夜操作”??梢?,古時小滿節氣時新絲已行將上市,絲市轉旺在即,蠶農絲商無不滿懷期望,等待著收獲的日子快快到來。
此外,小滿節氣期間江南地區往往也是江河湖滿,如果不滿,必是遇上干旱少雨年。這方面的諺語很多,如安徽、江西、湖北3省有“小滿不滿,無水洗碗”的說法;廣西、四川、貴州等地區有“小滿不滿,干斷田坎”的農諺;四川省還有“小滿不下,犁耙高掛”之說。這里的“滿”字,不是指作物顆粒飽滿,而是雨水多的意思了。
從氣候特征來看,在小滿節氣到下一個芒種節氣期間,全國各地都是漸次進入了夏季,南北溫差進一步縮小,降水進一步增多。
小滿節氣風俗:
祭蠶
相傳小滿節氣是蠶神的誕辰,盛產蠶絲的江浙一帶在此時有個祈蠶節。蠶因難養,在古代被視作“天物”,人們在四月放蠶時舉行祈蠶節,是為了祈求“天物”的寬恕和養蠶有個好收成。
結夏
農歷四月十五,也就是今年小滿后一天,云游僧自此日起,將九十天安居于寺院,不再外出。這是因為雨季期間草木、蟲蟻繁殖最多,恐外出時誤蹈,傷害生靈。
動三車
小滿節時值初夏,蠶繭結成,正待采摘續絲。江南地區,自小滿之日起,蠶婦煮蠶繭開動絲車緣絲,取萊籽至油車房磨油,天旱則用水車拜水人田,民間謂之“小滿動三車”。
看麥梢黃
“麥梢黃,女看娘,卸了杠枷,娘看冤家?!?/p>
在關中地區,小滿時節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探望,問候夏收的準備情況,這一風俗叫做“看麥梢黃”。
回家時候可不能兩手空空,女婿、女兒一般會攜帶油糕、綠豆糕、黃杏等作為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