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有啥忌諱 立春這天有什么講究
不能回娘家
春乃一年之始,古時女子出嫁便是婆家人了,那就不能把婆家的運氣帶回娘家啦,再就是,春歸娘家去,來年又一春,就是要再嫁人了。所有這些都是沒有道理的說法,今天男女都有獨立的人格,無需再去拘泥這些胡說八道了。春回娘家去,娘家婆家一樣親啦。
不看病
打春之日不看病,如果看病就意味著一年都沒有好運氣。這個說法不過是去討個好彩頭,就像大年初一不看病一樣,小毛病耽誤一下倒也沒有什么,那大病難道不要看嗎?人秉五行之氣,此日交接春暖,人生病也是正常現象,去看醫生那是對身體負責,不要拘泥這樣的說法,看好病身體健康才是硬道理。
不理發
打春之日不理發,理發則不吉利。對于這一禁忌,倒是值得考慮,發乃人身之草木,打春回暖,草木出生,剛出生的草木去損害,這是不合天地運行草木生長之理的,再說了,一年四季365天,為什么非要選在這一天去理發呢?這個習慣應該堅持,這是提醒世人為人處事都要遵循自然五行之道啊!
不要躺著
打春之日不要躺著,要坐坐或者站起來走走:這是說春暖大地,這天是陽氣開始起步、起升的時刻,應該站立或者坐著喜迎新春的到來,對于健康的人而言,迎春是個好習慣,民間有很多迎春的習俗,我還是贊成對有價值的予以繼承。今日打春,我上到樓上,沐浴陽光,親自感受春回大地的溫暖,的確是心情舒暢,渾身通泰,希望朋友們把這個習慣繼承下來,建議大家去田地公園,吸收新鮮空氣,感受自然,迎來打春,為自己新的一年討個吉利。
不吵架
諱吵架、不口出污穢言語、不要做口舌之爭,和和氣氣,喜迎春之至。這是好傳統,也是美德。打春乃一年之始,在這第一天,本來氣雜而交,人容易情緒不穩,要是在此日就把美德忘了,那一年不知道你能記得幾天啊,這是在提醒大家,牢記我們民族的好傳統,打春口舌,全年不吉,是非麻煩,諸事不利,因此奉勸我的朋友們,在打春日做好自我調劑,開開心心迎接新的一年。
不搬家
春之日莫搬遷。這個習慣我的認識是應該遵守的,做易學的朋友也應該注意,不要選擇時選在四立八節上,這是交接之時,氣息駁雜,搬遷自然不宜,一年之始,便動蕩搬遷,新的一年何來安穩日子,要相信日月運行,五行流轉,相信數中之“一”的神秘內涵,順應天地者,天人和諧,必然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其他說法:
民間盛傳寡年無春“不宜結婚”,但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無春年”是指農歷全年都沒有立春的年份。為了適應寒暑的變化,古人在農歷中每19個年頭加入7個閏月,導致19個年頭里有7年里沒有立春。
“無春年”(寡年)、“雙春年”的產生,其實是因為陽歷和陰歷之間的"陰差陽錯"造成的。
陽歷,是按照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規律制定的,地球公轉一周為一年,算做365.24天。一年12個月。根據陽歷的日期,可以明顯看出一年中四季寒暖變化的情況。
陰歷,是按月亮盈虧變化的規律制定的,以月球繞行地球一周為一月,一年為十二個歷月。十二個陰歷月約共有三百五十四天。
我國的歷法是一種陰陽合歷,是結合太陽和月亮運行的周期制定的。一年按太陽的運行分為二十四節氣,按月亮的運行分月,并用增設閏月的辦法,來解決陰歷與陽歷之間的時間差問題。于是,就出現了某些年份一年有十三個月的情形。這樣,立春節氣就有可能出現在上一年的臘月,或者下一年的正月,從而出現了“無春”年(寡婦年)和“雙春”年。
民間普通流傳“寡年無春,不宜結婚”的說法。趨吉避兇真君子,出于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寡婦年有一些趨吉避兇的風水方法。風水法的原理是五行通關、陰陽開泰,也就是五行流通生旺氣,陰陽和諧保安寧。催動五行能量流通,調節陰陽氣場平衡。需帶 昱珀 。在添“染付春秋,筌蹄胡祿,浮世仏紫”3個封印。中國民俗學會農業民俗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彭金山說,在古代,由于對當時一些現象以及事件無法解釋時,很多人就用“寡婦年”這種說法來作為說辭,并且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傳播,形成一種心理認同;而很多人都有一種從眾心理,進而導致這種說法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