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立秋之后還熱不熱了
還會熱。依據我國的氣候特點,通常情況下都會有秋老虎的,一般發生在八九月份之交,立秋過后的7至15天,以今年為例立秋處在公歷的8月7日,那么7號到22號有可能會出現酷熱難熬的高溫氣候,不過總體趨勢是向涼爽的天氣轉變的,因為早晚會感到涼爽,只有白天會覺得陽光暴曬,因此大家要注意增減衣物,防暑降溫仍是重點。
要知道立秋主要是根據氣候平均溫度劃分的,一般要連續5天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我國江淮地區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進入秋天。
其次就是立秋后雖然但時間之內天氣不會轉涼,具有“秋老虎”的余威,但總體天氣趨勢會逐漸涼爽
立秋之后天氣的日較差逐漸明顯,主要表現為白天很熱,晚上很涼,其次就是秋天也代表著萬物成熟的季節,是莊家收割的季節。
秋老虎注意事項:
入秋之后,盡管晝夜溫差變大,但是白天有時仍然很熱,特別是秋后久晴無雨時,暑氣更加逼人,民間素有“秋老虎”之說。但只要注意飲食,“秋老虎”是完全可以降伏的!
首先,清熱解暑類食品不能一下子從餐桌上撤除。
蓮子、芡實、薏米,對夏季煩熱失眠療效甚好
一般來說,此類飲食能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欲。因此喝些綠豆湯,或者吃些蓮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處的。此外,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既可滿足人體所需要的營養,又可補充經排汗而丟失的鉀。但經過一個長夏后,人們的身體消耗都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寒,因此,在選擇食物時,要注意其性味,不宜過于寒涼,例如:西瓜、梨、黃瓜等,其性味寒涼,多食可能傷及脾胃,不利于補虛。再者,飲食營養也很重要,不能為了追求清熱解暑,而使飲食過于清淡,事實上,有許多食品如鴨肉、泥鰍、西洋參、魚、豬瘦肉、海產品、豆制品等,既有清暑熱又有補益的作用,可以放心食用。
其次,燥是秋天的主氣,秋燥之氣最容易傷肺,應慎防秋燥。
預防“秋老虎”傷人,請注意以下幾點:
一、勞逸結合,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
二、盡量使用自然風降溫,如果開空調,時間不宜過長,注意換氣,避免直吹。
三、飲食:
木瓜生魚湯性質平和,適合在干燥季節飲用要多飲水;
多喝蓮子粥、百合粥、薄荷粥、淡茶、綠豆湯、豆漿、果汁等;
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但可能會傷及脾胃的寒涼飲食如西瓜、梨、黃瓜等要少吃;
飲食要加強營養:立秋后可以適當吃一些肉食,如鴨肉、泥鰍、魚、瘦豬肉、海產品等,以彌補盛夏為了清熱解暑飲食過于清淡的損耗。
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熱、油膩的食物,少飲酒,多吃酸味果蔬,如橘子、檸檬、獼猴桃和西紅柿等。
秋天食物易發生霉變,提醒大家注意飲食衛生,預防胃腸道疾病。 四、適當鍛煉,增強體質:
涼爽的早晚,選擇適合自身的鍛煉項目:慢跑、游泳、各種球類、登山、散步、太極拳、健美操、健身舞等,循序漸進,持之以恒,能達到保健強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