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回向這個佛教用語,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是什么意思,但是從小到大,我們的父母和師長都教育我們要學會分享,而分享可以說就是狹義上的回向。那做功德需要回向嗎?回向會帶給我們什么好處。本期的佛教文化,為你解析。
回向是什么意思
回向是佛教修學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修行功夫。所謂“回向”是將自己所修的功德,智慧,善行,善知識,不愿自己獨享,而將之“回”轉歸“向”與法界眾生同享,以拓開自己的心胸,并且使功德有明確的方向而不致散失。
回向的分類
根據諸經記載,將回向種類歸納成六種:
1、回事向理
將所修千差萬別的事相功德,回向于不生不滅的真如法界理體。
2、回因向果
將因中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最高無上的佛果。
3、回自向他
將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眾生。
4、回小向大
將自覺自度的小乘之心,回向轉趣于大乘的自利利人。
5、回少向多
善根福德雖少,以歡喜心大回向,善攝一切眾生。
6、回劣向勝
將隨喜二乘凡夫之福,回向欣慕無上菩提。
做功德需要回向
做完功德后如果不回向,第一,不能增長善根,功德福德的果報享受一次就會消盡;第二,所做的功德不能圓滿;第三,所做的功德不穩定,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毀滅。如果不及時回向,只要生起剎那的嗔恨心、后悔心、邪見,或者在他人面前宣說,所做的功德就會消失。還有顛倒回向,不該回向的地方回向,不如法的回向,甚至想借此善根去損害別人,這樣功德也會消失。
總之,我們將所修功德,不論回向眾生或回向理體,并不是將功德作廢,而是將功德遍施法界眾生,使眾生常得安樂,而我們自己也將因眾生的安樂而得到安樂。由上可知,回向的功德,是功不唐捐的,我們實應將我們所修的布施、誦經、念佛、行善等的功德,統統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期與法界眾生共成佛道,同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