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奉“財神”是我國民間傳統民俗,其中民間第一位財神就是“亙古第一忠臣”文財神比干。那么接下來我們一起和宗教文化來了解更多關于第一位財神更多的相關知識吧!
文財神比干是中國民間信仰的一位財神。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比干是子姓之后,商朝沫邑人(今河南省衛輝市北),中國古代著名忠臣,被譽為“亙古第一忠臣”。另外,比干也是林氏的太始祖。
比干生平事跡
比干生于殷武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125年夏歷四月初四日),卒于公元前1063年。為商朝貴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比干幼年聰慧,勤奮好學,20歲就以太師高位輔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輔帝辛。比干從政40多年,主張減輕賦稅徭役,鼓勵發展農牧業生產,提倡冶煉鑄造,富國強兵。
商末帝辛(紂王)暴虐荒淫,橫征暴斂,比干嘆曰:“主過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過則諫不用則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樓強諫三日不去。紂問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義所以自恃”。紂怒曰:“吾聞圣人心有七竅信有諸乎?”遂殺比干剖視其心,終年64歲。
而根據傳說,比干在心被挖空后,就成了無心之人,所以無心無向,辦事公道,于是他就被后人奉為財神,在五路財神中,領東路財神。凡生意最需公平的,最適合供奉。從此,比干作為民間崇拜的第一文財神,廣為世人所傳頌和敬奉。
而據說比干的生辰在正月初二,民間供奉他求財的人們,在這一天都會奉上餃子供饗他。因為餃子跟元寶大小相似,民間便說是“上個餃子得一個元寶”,成為了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