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蘿卜是在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的,同汗血寶馬一起進得中原,根源自西域胡人,所以叫胡蘿卜,東北人叫“土人參”。
胡蘿卜,是“胡”姓,原產于亞洲西南部,祖先是阿富汗的紫色胡蘿卜,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在這之前,民間有一種說法是,胡蘿卜的祖先是一種雜草,也就是野胡蘿卜,和它的遠房親戚們香菜、芹菜、小茴香一樣,種子磨碎了有香氣,在最早的用途中是一種香辛料。在德國和瑞士發現了距今3000至5000年左右的人類居住的地上,有用野胡蘿卜的種子磨成粉的遺址。大概公元10世紀,在阿富汗一帶,野生胡蘿卜被馴化成一種蔬菜胡蘿卜。之后,被馴化的胡蘿卜開始周游世界,10世紀時從伊朗傳入歐洲大陸,由于地域的差異,阿富汗的紫色胡蘿卜逐漸演變為短圓錐形的、橘黃色的歐洲胡蘿卜。到了中國后,很快又入鄉隨俗,漸漸變成現在的長根形的中國胡蘿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