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戰的淝水是淮河的支流。淝水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壽縣之間的將軍嶺。分為二支:向西北流者,經200里,出壽縣而入淮河;向東南流者,注入巢湖。歷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戰中的淝水也是指它。淝水也為合肥的護城河提供了源頭。
淝水之戰,發生于公元383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于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余萬前秦軍。
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為后秦和后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并且此后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