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吃什么比較好 夏至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
1、涼面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開始大吃生菜、涼面了,吃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效的幫助降火開胃,促進食欲,但是又不至于會因為過于寒涼而損害身體健康。因此每逢夏至將近的時候,涼面等食物就開始大賣了。
2、熱面
還有人愛在酷熱的夏天吃熱面,那叫“鍋挑兒”,據(jù)說有“辟惡”之意,吃熱面是為驅(qū)除邪惡,多出汗以祛除人體內(nèi)滯留的潮氣和暑氣。
3、夏至羹
湖南長沙人夏至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湯丸,名“夏至羹”,民諺云“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夏至吃個團(音為”坨“),一腳跨過河”,意喻力大無比,身輕如燕。
4、夏至餅
夏收完畢,新麥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嘗新的習俗,也有人用麥粉調(diào)糊糊,攤成薄餅烤熟食用。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謂“夏至餅”。
5、豌豆糕
夏至這一天,在老南京的風俗中大人要叫小孩騎坐于門檻上吃豌豆糕防百病。這項風俗的由來是因為夏令天氣火熱,人們多不思飲食,才讓小孩先吃豌豆糕開胃。此外,老南京在夏至這一天還要吃碗涼面稱稱體重。
6、夏至蛋
湘南的衡陽、郴州、永州和湘西吃夏至蛋。夏至日,將整雞蛋煮熟,剝殼后加紅棗煮湯吃,叫“吃夏至蛋”。湘南一帶,主要是嘉禾、藍山、桂陽于夏至當天早晨起來,將整雞蛋煮熟,用紅紙或紅色染料將蛋皮染紅,再用一個小網(wǎng)袋裝上,系上少年、兒童的前胸,一直掛到中午或下午再剝?nèi)サ皻⒌俺缘簟C耖g以為夏至吃蛋,能強身健胃,行走有勁。諺云“夏至吃蛋,石板踩爛。”
7、新麥
山東部分地區(qū),夏至日有煮新麥粒吃的習俗,孩子們用新麥秸編的小笊籬,在湯水中撈取新麥粒吃,既嘗新,又是一種游戲。
8、圓糊醮
“夏至吃了圓糊醮,踩得石頭咕咕叫”,以前很多的農(nóng)戶會將做好的醮坨用竹簽穿好,插在水田的缺口流水的地方,并且燃燒香以此祭祀,祈求可以豐收。因此浙江紹興依然有夏至吃圓糊醮的習慣。
9、餛燉
無錫人中午吃餛飩,取其混沌和合之意。有民諺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民間還有吃了餛燉之后為孩子量體重,希望孩子體重增加,身體健康的習俗。
蘇州立夏飲食:見三新
“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人們先以這“三新”祭祖,然后活人嘗食。蘇俗立夏還要吃海螄、面筋、白筍、薺菜、咸鴨蛋、青蠶豆。各家酒店立夏這天對進店的老顧客奉送酒釀、燒酒,不取分文,把立夏叫做“饋節(jié)”。
鎮(zhèn)江立夏飲食:嘗八新
這“八新”就是櫻桃、新筍、新茶、新麥、嫩蠶豆、楊花蘿卜、鰣魚和石首魚(黃魚)。其中鰣魚最為名貴。頭潮鰣魚是送往朝廷的貢物,二潮鰣魚被豪門富室弄去解饞,尋常人家嘗鮮吃鰣魚已是三潮過后的鰣魚了。
浙東農(nóng)村立夏飲食:七家粥
就是務農(nóng)人家左鄰右舍互相贈送豆、米,和以黃糖,煮成一鍋粥,叫“七家粥”,說是吃了這種粥,鄰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種。杭州 人每逢立夏,要烹煮新休,備了果品餅鉺,在親戚鄰居之間,互相敬茶、饋贈,叫做“立夏吃七家茶”。
浙江立夏飲食:民間立夏食俗有一首民謠寫道:
青梅夏餅與櫻桃,臘肉江魚烏米糕。莧菜海螄咸鴨蛋,燒鵝蠶豆酒釀糟。
烏米糕的做法,用烏飯樹嫩葉揉搓后于清水中浸泡過濾,再和糯粉蒸熟,呈紫烏色,清香撲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