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庚日怎么計算 怎么算入伏的時間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后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根據干支紀日法,每逢有天干庚的日子就叫庚日。庚日每10天重復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1個庚日為末伏。
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庚日出現的早晚也會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有些年份有伏天30天,有些年份有伏天40天的情況。
21世紀算法
庚日公式:GR = (D - [Y/4]) MOD 10(GR庚日、D偶數年1單數年6、Y年、[ ]取整、MOD取余)
初伏GR加10(2084年例外不加)、中伏GR+20、末伏GR大于7時減1小于8時加9(2096年例外減1),比如2006年GR = (1 - [6/4])MOD 10 = 0 (10),初伏7月20日、中伏30日、末伏8月9日。
入伏吃什么
餛飩餃子
俗話說:七月份的尾巴,八月份的前奏;天氣也隨之進入了伏季,酷夏難耐我們怎樣應對呢,首先還應當從飲食開始,不同的地區在入伏吃什么是有不同的講究的。北方在伏天多吃面,在頭伏吃餃子也成為傳統習俗了;而南方人入伏時吃的東西不象北方那樣整齊劃一,而是各有不同,略舉一二:上海“頭伏餛飩二伏茶”,杭州“頭伏火腿二伏雞”南昌“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與江西比鄰,頭伏也是吃雞。上海人平時就喜歡做大餛飩吃,入伏了還是吃大餛飩,顯示了其節儉的民風。杭州人吃的是鼎鼎有名的浙江金華火腿,也在情理之中。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吃面
“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五月是惡月,六月亦沾惡月的邊兒,故也應“辟惡”。這是迷信說法。用新小麥磨成面粉煮湯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糧營養豐富,發汗可以驅病,六月食湯餅是有科學道理的。伏天除了喝熱湯面,還可以吃過水面。將煮好的面條用涼水過出,拌上蒜泥,澆上鹵子,不僅刺激食欲,而且“敗心火”。伏里還可以吃“炒面”。所謂炒面,是用鍋將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著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面可“解煩熱,止泄,實大腸”。
吃火腿
杭州人“頭伏火腿二伏雞”。中醫認為,火腿有健脾開胃、生津益血的功效。火腿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是夏季吃為最佳。夏天人們往往食欲不振,營養不足。火腿營養豐富,食之不膩,能增進食欲,和冬瓜燒湯,既有營養,又防暑祛病。火腿熬湯也有清補作用,還可以加點番茄之類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以消除腌食致癌的顧慮。火腿還有加速傷口愈合的功效,現在還把其用于外科手術后的輔助食品。
入伏吃什么水果
菠蘿:夏季食欲不振時,不妨多吃點菠蘿。菠蘿味道鮮美開胃消食,還可以解暑止渴、滋潤皮膚。
葡萄:夏季炎熱,很多人睡不好覺,長時間會導致精神衰弱。這時你不妨多吃些葡萄,既營養開胃,還能緩解神經衰弱。
西瓜: 夏季最佳水果非西瓜莫屬!西瓜中富含各種維生素,具有清熱解暑,除煩止渴的功效。它價格低廉,是夏天消暑必不可少的水果。
獼猴桃:獼猴桃又被人稱“維C之王”。雖說它其貌不揚,但營養價值卻毫不遜色。具有清熱解毒、排毒、抗衰老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