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飲食營養小常識
1、補水:
夏季天氣炎熱,易出汗,導致體內水分和鈉離子的缺失,因而需多喝水,定時喝水,少飲多次,可以選用白開水,茶水,檸檬水,綠豆湯等,出汗嚴重的情況下可以喝淡鹽水。就餐時可準備菜湯,魚湯和雞湯等。
2、消暑去火:
天氣炎熱,易上火,苦味的食物可以幫助去肝火,如,苦瓜。綠豆是三伏天中最有利于解暑的食物,飲用綠豆湯可以幫助增加食欲,也是對于降火十分有利的食物。還可以多食西瓜,黃瓜,,冬瓜,桂圓,蓮藕等食物。
3、蛋白質的攝入:
在炎熱的三伏天中,應多食用清淡的食物,也應為身體補充蛋白質,豆類、鴨肉、雞肉中的蛋白質含量較高,能夠在三伏天中為身體補充營養,保持充沛精力。
4、健脾:
夏季暑濕,易損傷脾,導致脾虛。扁豆,薏仁都具有健脾的功效,同時對于開胃、解暑降火也有很大的功效。
5、益氣養陰,補陽:
天氣的炎熱,很多人在三伏天會出現出汗過多的情況,容易耗費陰氣,可以多食山藥,蜂蜜,木耳,百合,大棗,雞蛋等益氣養陰的食物。還可以在晨起是吃生姜,幫助去除身體的寒氣,補充體內的陽氣。
三伏天各地飲食習俗
關于三伏天養生的吃食,明間有很多諺語,北方一直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南方人三伏天吃的各有不同,略舉一二:上海“頭伏餛飩二伏茶”,杭州“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吃個金銀蹄”,南昌“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與江西比鄰,頭伏也是吃雞。上海人平時就喜歡做大餛飩吃,入伏了還是吃大餛飩,顯示了其勤儉節約的民風。
北方三伏天養生吃面食
在餃子、面條、烙餅這三種面食當中,以烙餅的烹調方式最好。飲食小常識認為,烙餅不需要水煮,也不需要過水,各種可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損失最小。餃子和面條都需要水煮,其中的可溶性養分,如維生素B1、B2、葉酸、尼克酸、鉀、一部分鎂等會溶到面湯當中,溶出的營養成分比受熱損失的營養成分數量更大。養生專家指出,老人們常常提醒兒孫們,吃餃子的時候,不要忘記把餃子湯喝掉。如果面湯不太咸的話,最好是 “原湯化原食”。這樣就能做到 “肥水不落外人田”,營養素都收進肚子里,捎帶著還補充了水分。
南方人養生吃雞
三伏天養生吃雞倒是很有幾分科學根據。民諺云:“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在燒雞時可適量加入生姜,生姜性溫,可以調節人體在夏季內外溫差,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去濕強身的作用。